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节(1 / 5)

推杯换盏间,几个中年男人已经开始抨击社会,痛骂林长风,哀叹苍天不公,自己无人赏识。

第二天,验证性实验正式开始。

他们翻开实验报告,连第一页的公式推导都完全看不懂。翻到第二页,还是公式推导。最恐怖的是,第二页的公式推导还是建立在第一页的公式推导上。五十多条面目狰狞的公式仿佛在和几年没看过数学书的研究员们比命长。

麻木不仁的研究员们面无表情地翻到第三页。谢天谢地,终于不是那些该死的外星文般的数学公式了。

欢呼雀跃的研究员们推了推眼镜,心情愉悦地开始推导。

很好,第三页看懂了。很好,第四页看懂了……很好,第十七页也看懂了。

很好,第十八页……等等,第十八页所提到的植烟褐土胞杆菌是什么东西来着?好像第六也提到过?回去看看。

嗯,第十八页看懂了,继续下一页。嗯……这个无乳链球菌dnaj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哪来的?第七页?不,好像是第八页?

还没有等研究员们缓过来,接下来频繁出现的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更是令他们疲于奔命。

高产吡嗪类物质芽孢杆菌在高温中的变形、测序技术在跳动基因的改良、纳米超级细菌的扭曲消灭、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超级细菌……

摔!这什么东西啊!说好的踩了狗屎运撞彩想到的吗?谁他妈的狗还懂高产吡嗪类物质芽孢杆菌?

艰难地看到第二十页,研究员们彻底崩溃,情不自禁地捏了捏整沓报告的厚度。等等……这个厚度……

敲里嘛啊!敲里嘛啊!这份该死的报告竟然有一百多页!一百多页啊!他们和这份报告之中,一定要死一个啊!

专题组启动的第一天,报告解读三分之一,实验进度零,三分之一研究员找回了当年数学分析和数理统计的至尊宝典。

他们原以为一个高中生的报告不过是1+1=2的简单公式,谁知道人家用数学搞生物的人能用1+1推出泰勒公式,再用泰勒公式跨界验证了测序技术追踪跳动基因的可行性。

这其中的兜兜转转、错综复杂、九转十八弯,让人不禁忆起当年被数学分析那几十道证明题支配的恐惧。

经此一役,林长风名声大涨,所过之处,仰慕的目光不胜枚举。抱着报告,请教公式推导的研究员更是三五成群,接踵而至。

林长风对于这种情况一点都不惊讶。

毕竟,她的这份报告可是汇集了超级细菌接下来十几年研究的精华,如果这群研究员区区几天就将其解密,这是看不起谁呢?

当然,她也绝对没有因为这烈火烹油的景象而洋洋得意。事实上,科学家往往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健忘的生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