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197)(2 / 5)

到一点,那就是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过上像欧美世界发达国家的人民那样的生活,那么这样生活所需要消耗的资源,至少要再花费5个地球才能支撑得起。

也就是说,如果科技的发展放缓,而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一直加速,那么迟早有一天,整个地球的资源都无法供应科技,来使得它攀上更高的等级。最终,人类只能在醉生梦死之中,目送着文明消亡。

而第二个无法进入星际时代的重大的原因,那就是在于:所谓的科技爆炸,其实很可能是一个伪学说。

科技爆炸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在地球上,大约35亿年前出现了生命,大约10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大约两亿年前出现了恐龙,大约700万年前出现了猿类,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初步尝试农耕种植,5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最早的文字。

18世纪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手工;19世纪人类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人类开始了第三次信息革命,互联网技术爆发式发展。

从以亿万年为单位的生命演化,到近来以10年、甚至5年、甚至一年为间隔的技术进步,给了我们所有人类极大的信心。

科技的发展是以指数形式爆炸的。所有的人都在这么说,所有的人都几乎这么坚信着。

然而,科技大爆炸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现有的科技爆炸,仅仅是现代科学200年的案例。

而仔细去看,在科学的领域,可控核聚变这个瓶颈已经卡了快半个世纪,基础科学同样也卡了快大半个世纪没有丝毫进展,我们吃着1920的理论研究的老本,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就拿现在最能代表人类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或者说科技)来说,现在的计算机仍然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的冯诺伊曼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制造能力仍然没有达到冯诺伊曼结构的极限。而更加先进的量子计算机虽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制造出来还是遥遥无期。也就是说,现在的大致情况是,我们的科技仍然是基于几十年就提出的基础理论的。[注]

不光是科技的进展放缓,更重要的还有人才的流失。

在这个世界,互联网的神话在一遍又一遍地上演,金融界的高薪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诱惑。

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才,你是愿意在根本出不了名声、也拿不到太多钱的科研领域,清贫地奋斗一辈子呢,还是愿意跳出这个领域,去过更加体面、也更加资产丰厚的生活呢?

按照这样的现状来推断,很可能在原本的时间线上(我是指白雾异变没有发生,九曲大人没有出现的时间线),人类文明发展的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