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1、风波(1 / 3)

姐姐和代王的婚期定的太快太近,牡丹花会后不仅代王府忙的不行,定北侯府也是整日到后半夜才安静。皇长子娶妻,虽是续弦,可也不能马虎。

不过像我和五哥这种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且在长辈眼里非常碍眼的闲人,只能去陪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心养胎的大嫂。可日子一久未免觉得有些无聊,幸亏大嫂是个善解人意的,见我无事可做便让我出门替她去买些漂亮的彩线或者小玩意,说是给未来的小侄子或小侄女做衣裳和玩具。

也不知是孟璃太闲,还是我出门次数太多,隔三差五的总能遇上,有一次他甚至出现在国子监门口,说是来给雅乐送夜明珠。

送就送吧,跟我也没什么关系,但南宫珺似乎并不这么想,瞧她急忙朝孟璃跑过去的样子,我莫名有些不高兴,转身上车让洪叔快点走,懒得看他们叽叽喳喳的样子。

最近叽叽喳喳的人实在太多了,朝廷也是一样。随着皇长子订婚,这帮大臣们也开始咸吃萝卜淡操心天天在朝上喊立储,有拥立皇长子的,也有几个特立独行拥立皇四子安王的,但其中呼声最高的是皇三子桓王。

其实仔细想想,桓王呼声高也在情理之中。上回那个通敌案虽是栽赃嫁祸,可多少还是对代王产生了负面影响,认为他锋芒太盛不是好事。安王资质平庸,母亲出身低微,他又一向与代王走的近,平时不近人情跟朝中人从无亲近,只有那么几个跟着他办过差的大臣出声拥戴,但随着安王给他们撩了脸,渐渐也就没什么人提这事了。

而皇三子桓王,一直都是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样子,王妃黄氏母家获罪尽去他也无从苛待,平王那些幺蛾子事儿他又没有在明面上牵扯其中。虽说母妃不在了,可到底还是大虞第一世家晋阳王家出身,他又颇善笼络人心那一套儿,是以支持他的朝臣占了一大半,可却没有几个是有根基的老臣。

老一辈儿的比如祖父、外祖父、靖国公全都告老在家,过起了遛鸟喝茶下棋的悠闲日子;几个老相爷过世的过世、回老家的回老家,宁国公远在西境跟西凉、西夏对峙,滕王也在东海练兵,瑞国公、海铮、张直一派谁也不看只看陛下。所以在支持桓王的阵营里,鄱阳侯之流已是臂膀,奈何人家以量取胜,一副民心所归志在必得的架势。

对此,陛下什么都没说,但要是我肯定会老大不愿意。

五哥也说,老子还没怎么样呢!小子就想着上位了?

当然,陛下正值壮年,立储是不可能立储的,但监国还是可以的。于是,桓王就成了开文年间第一位监国的皇子,代王则领了旨意,成婚之后与孟璃离京巡防四方戍边大军及十二道守军。

姐姐和代王成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整个金隅城的人都涌上街头想要沾沾喜气,天还未亮玉家的大门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