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2、好事(1 / 3)

有了丁池和保安司的助力,大哥和宋衍一举揪出了十七个东郦奸细。他们没有将这些人押送回金隅,而是直接就地斩首,告慰在这场埋伏中死去的英灵。

这次东海突袭事件让整个大虞群情激愤,纷纷嚷着要对东郦宣战,不少朝臣也上书奏请出征,就连告老的祖父和靖国公都递了折子。桓王心里是十万个不愿意打仗的,他比较偏向于朝中那一小小撮和平派,主张与东郦对话,看看是不是善田一郎自己的行为,与东郦皇室无关。

可他也明白这事儿不是他能拍板说了算的,于是捧着一堆奏章去问在皇后宫里养病的陛下。皇后却说上次陛下急火攻心,实在不宜再将朝中事拿到陛下面前让他老人家操心了,而且陛下也说了,朝中诸事可交由桓王全权处置,不需要再来问他。

桓王这下可高兴坏了,连忙召集诸臣商讨,还以自己年轻需要多学习为由召回了一批或告老、或赋闲在家的大臣,议来议去,议到我和孟璃都回了金隅才拿出个办法,说先派使节前往中京问清楚,然后再定夺战或不战。

对此事的结果,祖父和父亲都没多意外,但还是气的砸了几个酒坛子,靖国公还在侯府喝多了,是被五哥背上轿子送回的家。

“我大虞开朝百年,从没这么窝囊过!”靖国公走的时候将这句话喊的声嘶力竭。

祖父坐在朝恩堂一晚上没睡,第二天亲自写了封信让五哥送去定北,嘱咐二叔和二哥务必加强巡逻,日日操练,防止邻国以为大虞可欺而偷袭。

这些年西凉与宁西军一直摩擦不断,而朝廷的决议一出,西夏和南汝竟也开始蠢蠢欲动,靖国公酒醉了几日再度披甲上阵,带着早已跟他告老在家的老副将们一道赶赴南境去了。

即便是哲汗与大虞联姻,可人心易变不得不防,而祖父让五哥送信的意思也很明显,没上过战场的玉家子孙,便不算真正的玉氏男儿。

五哥走的头一天,桃嬷嬷把自己关在屋里死活不出来,第二天眼睛肿的像核桃一样。我将自己早些年就做好的软甲送给了他,叫他务必日日穿戴,五哥笑着说他睡觉也不会脱的。

笼罩在金隅城上空的阴霾随着开春的融雪渐渐散了,我和孟璃的婚期也终于定了下来,明年九月初九,长长久久,是太后亲自定的好日子。

不过对定北侯府来说,好消息不止这一桩,姐姐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代王府的大门快被宫里的赏赐给压塌了,弄得玉家人一时竟不敢上门,只有我娘扯着我去了几趟。

但是我出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乳娘说嫁衣必须自己绣,所以整日看着我,我和孟璃便只能由远道和容翘来回送信,弄得跟隔着千山万水似的。

好不容易捱到时哥儿生辰,我们终于见到了面,两个人在芙蓉园的亭子里坐着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