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极品新贵> 第1736章 他想做曹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6章 他想做曹操(3 / 4)

是老头子的身体坚持不了多久了还是他们老几个综合考量做出的结论。也许还是因为他的年纪,他26岁,还年轻,可是如果再晚进入仕途正道事情也会有诸多不便,老头子这个人是个很暴躁却很开化的人,而且这些年他一直再提倡干部的年轻化精英化,在唐林身上他当然要彻底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你怎么了?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你现在的身体不允许,你必须休息。”旁边看他异常难受的岳朵忍不住再次提醒他。

唐林抬头看看眼前的女人,自言自语,“到了最后也许我该学曹操,做曹操。”然后他的思维又进入到个人冥想的状态之中。

他脑袋里想的全都是曹操的特质和用人之道。

曹操这个人历来非常重视人才问题。在联军讨伐董卓与袁绍对话时,曹操:“吾任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可见曹操对人才问题的重视与认识。

而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曹操)其终强而夺汉者,居四战之地,恃智恃力,而无河山恃之可恃以生骄怠也”。曹操之所以可以由弱到强大,最终曹丕还夺取了汉江山,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凭借他自己和手下的集团全体成员的才能共同奋斗。如果不是凭借人的才智和能力而凭借河山之险固,会出现袁绍那样迅速败亡的悲惨遭遇。

曹操刚起步的时候,就得到了家族的有利支持,夏侯氏的夏侯敦、夏侯渊;曹氏的曹仁、曹洪,曹真和曹休也不远来投奔。最初之际,曹操仅有快根据地,兵微将寡,而曹操出身于为世人所不齿的宦官家族;为了充分发现、利用人才,曹操在自己队伍中发掘人才的同时打破当时的门第观念,提拔重用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文人武士,争取中地主阶层的支持,并尽量利用投降过来的敌方人才。虽然当时发生了陈宫不满曹操杀边让而勾结吕布叛乱的事件,可并没有让曹操放弃“唯才是举”的方针。196年,曹操迎汉帝,成为东汉政府的代言人,有了政治上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士人不论是为了曹操而来还是为了恢复汉室而来,都不得不为曹操服务。建安十五年,曹操颁布《求贤令》,十九年再次下令,二十二年第三次颁布,这就是有名的求才三令。曹操的“唯才是举”,反对两汉以来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门第的传统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思想具有很大的意义,当代有学者指出“标志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大改革”。

后来曹丕为了登基,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协,采取九品制,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来维持统治,同时大力压抑曹氏兄弟,终于在曹、夏侯家实力派人物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尚过身后大权不得不交到代表世家大族的司马家族。东汉末年的大乱,造就了全国性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