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老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119节

那里放着两台收音机,而程亮手里正在拆破旧的挂钟,想看看能不能修,顺便估算一下修的话需要多少钱。

检查完闹钟,程亮便跟程蔓说了下修理需要的费用,问:“你觉得划得来吗?”

程蔓看了下那个挂钟,是大品牌,说道:“五毛钱能买到就可以。”

“五毛……”看着手里的家伙,程亮表情不太乐观,“不好说啊。”

“没事,待会咱们一起跟人谈谈价。”程蔓说着指了指陆平洲放下的东西说,“你看下这些能不能修,这个收音机,外壳坏得挺厉害的……”

程亮拿起收音机,拆开看了看说:“后面想办法再给它套个壳就行,实在不行,还能把它能用的零件拆掉,装在别的收音机上,不过这个价格不能超过五块,再贵不如去买新配件。”

看过收音机,程蔓又让程亮看了手电筒和闹钟,得出结论说,前者修它不比重新买手电筒便宜多少,白送还行,花钱买不值当。后者也给出了估价,跟白送差不多。

手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但因为程亮没修过,不知道修它要花多少钱,所以没法确定估价。

换句话来说,程蔓和陆平洲在楼下扒拉快一小时,找出来的就没什么值钱东西,更不用说跟程亮的收获比。

但考虑到上二楼的人比较少,会这样也算情有可原。

程亮检查过后,三人就抱着东西下了楼。

可能是他们拿下来的东西太破,旧货市场的工作人员看后嘴角微抽,确认问:“你们要买这些?”

“对,我跟我对象快结婚了,想添置几个像样的大件,但他家条件不太好,买不起新的,正好我哥会修东西,就想来淘几样看能不能修。”

听到程蔓的话,陆平洲和程亮都忍不住睁大了眼睛,她注意到后用手轻轻拍了下两人手臂,然后看向工作人员可怜巴巴问:“姐,这些东西你能不能给我们算个便宜点的价格?”

虽然陆平洲长得挺帅,但新婚物件都要来旧货市场淘,工作人员同情但不是很理解:“姑娘你别怪我多嘴,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找男人啊,不能光看外表的。”

“姐我知道的,我对象说了,他会努力让我过上好日子的,我相信他。”程蔓用力点头,“姐我们现在确实没什么钱,这些你看……”后面的话她没说,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工作人员一边想这姑娘没救了,一边没忍住散发同情心说:“这样吧,这两个好点的收音机,正常我们要卖八、九块,不过它挺难修的,放在那好几年了也没人买,看在你们条件困难的份上,我给你算便宜点,两个给十五就行,加上那个破壳的,算二十。这个手表,跟其他东西一起十块吧。不过妹子我得提醒你,你们要是想试试收音机能不能修,买一个就行了,多了也是浪费钱。”

“没事,我哥说了,这几台收音机看着虽然坏得都很厉害,但有些零件能用,凑一凑说不定能凑出一台新的,比另外买配件划得来。”程蔓笑着问,“一共三十是吗?”

工作人员只好说:“行吧,一共是三十。”

程蔓摸出钱包,数了数发现里面只有二十,便伸手朝程亮要了十块。

工作人员见了,看程蔓的表情更同情了,他们来旧货市场淘新婚物件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女方给钱,钱不够还要找娘家哥哥借。

太惨了!

陆平洲:“……”

作者有话说:

算三更合一?明天见……

第70章 算成本

下午去的第二家旧货市场相对小很多, 就两间加起来四十多平的门面。里面东西倒是不少,靠墙堆得老高,但都是些乱七八糟的物件, 程亮和陆平洲合力,才从里面翻出个外壳满是灰尘的收音机。

不过程亮打开收音机里面看了下, 零件相对完整, 所以载着一家不算毫无收获、两家旧货市场,他们共收获了四台收音机,一块手表、一个挂钟、两个闹钟,再加一个只剩壳的手电筒。

钱则花出去了三十八, 在第二家旧货市场发现的闹钟,算添头半卖半送给他们了。

逛完旧货市场,程蔓发现这里面的东西比想象中更便宜, 原先崔麻子弄回来的那几台收音机,他们都以为要十块左右,但实际上他们买的那几台收音机,除了外壳破了一半的, 其他的都是七八块拿下。

旧手表也没有想象中贵,当然也可能是他们碰到的手表坏得比较厉害, 这钱是能挣回来, 还是会打水漂, 暂时不好下定论。

至于其他的如挂钟、闹钟和手电筒, 基本都是添头。当然, 修好后挣的估计也不多, 有几毛一块就不错了。

买好东西, 三人直接回了临江大学外的房子。

进屋后, 他们先把买回来的东西挨个拿出, 程蔓和陆平洲负责用抹布将这些东西表面的灰尘擦干净,程亮则挨个检查里面的配件。

虽然在旧货市场时,程亮已经检查过这些配件,但当时看得比较粗略,得再仔细检查一遍,再确定买哪些配件。

这个过程很繁琐,四台检查下来将近一个半小时,要买的配件清单也列了小半张纸,好在大多数配件价格都不贵。

总结下来,三台外壳完好的收音机,连买带修成本在八块左右。外壳坏的那一台,考虑到壳不好找新的,而且配件坏得比较多,兄妹俩商量后,决定将这台拆掉,将能用的配件装到其他几台上面去。

这样一来,之前写好的配件清单能划掉至少三分之一。

虽然划掉的配件总价不到五块,但拆掉这些后,那台收音机还有不少配件能用,所以总体来说不亏。

至于挂钟闹钟和手电筒,程亮也列了个清单。

做完这些事后,程亮抬头揉了揉脖颈,诧异道:“天要黑了?”

“快六点半了,平洲煮了面条,你吃完饭再回去?”

程亮吓了一跳,忙站起来说:“不用了,吃完该没车了,我现在去等估计还能赶得上。这是清单,你这周有时间可以去修理铺看一下,看能不能买回来。”

“你现在回去能赶上晚饭吗?要不还是留下吃一点,大不了让平洲骑车送你回去。”

“得了吧,我怎么说也是个大老爷们,平洲载我回去再自己骑车回来,多累啊。”程亮笑着摆手,“要是回去妈没给我留饭,我自己下一锅面条也一样。”

听他这么说,程蔓不再坚持,到斗柜前拿了包饼干塞给他,经过客厅时又看到手表,赶忙拿上追到门口,塞给穿好鞋拔腿准备跑的程亮:“路上吃,手表带回去多研究。”

程亮应了声,接过东西飞速巷子外跑去。

看到程亮身影消失在巷口,程蔓才折身回去,陆平洲已经煮上面条,出来看到客厅空空如也,问:“二哥走了?”

“他说要赶车,先回去了。”程蔓说着回到客厅,拿起茶几上的清单看着,过了大概三四分钟,她突然坐直身体,啊了一声。

已经回到厨房看面条煮得怎么样的陆平洲听到叫声,匆匆出来问:“怎么了?”

“请保姆的事,我忘记跟妈说了。”程蔓懊恼地拍了拍脑门,“本来想私底下跟妈说,结果跟二哥一聊起来,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陆平洲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安慰道:“忘了也没事,下次回去再说也一样。”

程蔓觉得这件事还是早点说比较好,想了想道:“我周三下午就两节课,到时候回去一趟吧。”

“也行,到时候我直接去爸妈那接你。”

“嗯……”

……

周一上学,程蔓找家在临江的同学打听了下他们知道的旧货市场,并将这些地方一一记录了下来。

隔天趁着中午休息,程蔓去了趟学校附近的修理铺,直接将清单给里面的师傅看看,问他们有没有上面的东西。

师傅看过后说:“有是有,但你要这么多配件干什么?”

“是这样的,我哥会修收音机,所以街坊邻居家里收音机坏了,都会找他帮忙修。我哥这人吧,耳根子比较软,大家找他帮忙他也不太会拒绝,就都答应了。”程蔓表情无奈道,“本来这些配件,应该让收音机的主人自己去买,他只管修就好了,但找他帮忙的都是叔伯婶子,他们说自己不懂,让他帮忙买,他心一软,就又答应了。”

这时候修理铺都是国营,工作人员巴不得上门的顾客少一点,他们也能不干活光拿工资。所以听程蔓这么说,对方一点都没觉得这是在跟他们抢生意,还感叹道:“你哥也太好心了。”

“谁说不是呢。”程蔓煞有介事地点头,“您不知道,他们事情可多了,让我哥帮忙买配件不说,还怕我哥黑他们钱,我在我们这买了东西,您到时候能帮忙开个单据吗?这样我回去后也好交代。”

师傅看程蔓一个年轻姑娘说得可怜巴巴的,心软道:“行是行,但你不说是你哥答应他们的吗?怎么让你来买?”

程蔓解释道:“我哥上学去了,他学校比较远,周围没修理铺。”

师傅惊讶问:“哟,你哥还是个大学生?”

“对,他学机械的,就是学了这个,我们大院里的人才都找他帮忙修东西。”程蔓笑着说,“您不知道,他专业不教这些,但街坊邻居找上门,他拉不下脸拒绝,只好硬着头皮修,结果还真帮人把收音机修好了,现在大家都找他,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修理铺的师傅听得直乐,说道:“这说明你哥有天分啊,他要是没上大学,说不定能进修理铺上班。”

“修理铺那么好的单位,他哪进得了?要是能来这上班,说不定就不考大学了。”

师傅听了笑道:“那还是上大学好。”

闲话结束,师傅低头去看清单,然后拿了只笔挨个打钩,告诉程蔓哪些能不要票直接买,哪些能用工业券买,然后才开始算钱和票。

买这些配件需要的工业券不多,但这才三台收音机,万一生意真做起来,需要的配件越来越多,他们手上的票肯定不够用。

不过就目前来说,这个问题没那么迫切。

期末前他们最多能再去两次旧货市场,就算每一次都能像这次一样,弄到四台收音机,他们手里的票也是够用。

等到暑假情况就不好说了,可能得找人收票,这么一来,开支又要加上一笔。

而临江旧货市场只有这么多,除了他们,崔麻子肯定也在各大旧货市场翻找收音机,等到暑假,他们再去旧货市场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得改走第二条路,去各个大院收购。

这样收购来的收音机,保存的一般会比旧货市场的好一些,相应的价格也会高一些,所以到时候成本可能会往上涨不少。

但话说回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一个月以后的事,现在烦恼有点太早。

程蔓想着,低头看摆在面前的配件:“这些都齐了?我能对一下吗?”

“你随便对。”

程蔓拿起清单,挨个核对起来,因为很多配件她不认识,期间不停问师傅什么是什么。好在这师傅脾气不错,也可能是她之前卖惨起了作用,师傅对她挺有耐心,算得上有问必答。

十来分钟后,程蔓核对好清单,从口袋里掏出钱和票递给对方,在将配件装进包里,笑着和师傅道别。

……

隔天是周三,下午上完课,程蔓没跟杨敏她们约,将书送回家后就出门搭车前往机械厂职工院。

程蔓很少半下午回程家,所以王秋梅看到她挺惊讶,问:“你怎么这个点回来?”

“我有件事想跟您说。”程蔓说着走到王秋梅旁边,夹着嗓子问,“小旭今天乖不乖呀?”

程旭已经一岁多,能说一些简单的词汇,挥舞着手喊:“咕咕!咕咕!”

程蔓纠正:“是姑姑。”

程旭继续:“咕咕……”

“姑姑!”

“咕咕!”

程蔓放弃了:“行吧,你愿意叫什么叫什么。”

虽然和大嫂关系不好,但程蔓对程明兄弟不错,以前每次来都会抱着程旭哄一哄,只是现在有了孩子,她就不敢抱程旭了。

王秋梅也不敢给她抱,一岁多的孩子手脚已经很有力,万一被抱起后踢到程蔓肚子,那问题就大了。

因此,虽然程旭在她怀里站了起来,朝程蔓伸着手,做出要抱抱的姿态,但她没敢撒手,牢牢将小孙子固定在怀里问道:“你要说什么事啊?”

“是这样的,我去医院做检查那天,医生让我保证身体营养,可我们学校食堂那饭菜,连机械厂食堂一半都不如,我跟平洲又忙,没时间做饭,就想请个保姆……”

“请保姆?”王秋梅脸色一变,“那不是资本家干的事吗?”

程蔓一愣,哭笑不得道:“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说法了,再说我们请保姆是因为工作忙,想找人分担家务,平洲家里一直请着保姆呢,那还是部队给安排的,您总不能说部队是资本家剥削人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