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仙侠小说>秦时之儒门天下> 第三十二章 弄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弄玉(2 / 5)

,何学之有?在他看来竹之德便是君子之正直。”

伏念诵毕,开始讲起诗来。

玉婵儿静静地听着,神色专注,看着亭外的碧波荡漾,看着眼前的竹林,她感觉自己的心境都跟着那声音飞舞,飘渺,随风摇曳

她的十指轻动,一串音符从她指尖流淌出来,如同淙淙泉水,流经她的手掌,流遍她的全身,琴曲随伴着和歌声渐渐停歇。

“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玉儿,当你能将自己的心灵与音乐融合时,你便有了自己的声音。”

伏念说罢,走到亭中,轻轻坐下,十指轻触琴弦。

“我再教你一首曲子,叫做《竹风》,正与诗和之,你且看好我指间切弦的变化,跟着我学。”

琴音潺潺,竹声悠悠。

伏念双目微闭,似在感受那美妙的乐声,嘴角含笑,眉宇间透着一股宁静,那是一种超然的宁静,仿佛能够净化人心。

玉婵儿静静地聆听,眼眸微垂,看着他的十指在琴弦之上跳跃。

待曲子复奏,跟着他指尖的节奏轻轻拨动琴弦,琴音悠然而出,在竹林间回荡

青山隐隐,水迢迢。问竹,不如问心。

那一畔碧水幽竹,清一色的淡,却最容易被人记住。

庭院幽竹,清雅出尘,即使日日相对,大概也不会有厌烦的时候。水能涤尘,这清幽宁静,也许正可以洗涤人心。

二人虽是第一次合奏,却是心有灵犀,默契十足。

诗乐是儒家理论的一种阐释和实践,其根本理路是引礼归仁,以仁为本。

在儒家的礼乐观念中,乐器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器,其形上圆而下方以类“天地之道”,“成于乐”即具备了通晓天地之道的智慧,是君子人格完善的象征。

这不由得让他回忆起他父亲教他时候的情景。

“念哥哥,我虽可以奏出这曲子,但与你的曲调差上不小。”玉婵儿放下琴,看向伏念,求索道。

玉婵儿的声音拉回了遐想中的伏念。

“玉儿,不管是学习礼乐,还是诗书,都是为了修身,只拘泥于外在的东西,反倒束缚了自己。”伏念顿了顿神,一字一句的道。

那时他父亲就是如此告诉他。

“玉儿不懂什么,只是觉得练琴让我喜欢,我喜欢琴。”她有些委屈的道。

“我不是说你不好,我只是想你明白,技艺要练,但更在于修心。”伏念见她有些难过的样子,连忙安慰道。

他下意识的伸出手,想去安抚她,但手还没碰到她的秀发,就停了下来。

这样实在不好,有些唐突了,他暗暗收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