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都市小说>全能大画家> 第二百六十五章 紫气东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五章 紫气东来(2 / 5)

西洋美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笔下所画出的不仅仅是图案,也是画家的本人风骨和精神。

所以他特意挑了选了杨仁恺先生的《国宝浮沉录》与东夏宝岛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曾经的副院长李霖灿先生的《天雨流芳》。

这两本都是相对较为冷门的绘画书籍。

前者概括了大量东夏国宝的典故以及抗战时期保护这些流佚文物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时而意气风发,时而扼腕叹息,且悲且喜。

后者则成体系的梳理了华夏历史上的艺术脉络,从绘画、书法,到陶艺、建筑、雕塑、生死观,无所不包。

林涛教授要求顾为经每天都要读这两本书。

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但要反反复复的看。不局限于某一章节的咬文嚼字,而是注重整体的书籍氛围。

渐渐的将阅读时这种笔墨文字字里行间传来的意蕴神形全都融入到心中。

当年曹轩老先生教林涛他们这几个师兄妹们画画的时候,就反复强调认为,只有当一位东方画家明白艺术传承的责任,明白每一张前辈名画作品所蕴含的情怀与雅趣,根植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方能做到一笔入神,万劫不毁。

读书的过程中也要画画。

老先生让顾为经继续临摹唐宁小师妹的那幅《百花图》,但不必临摹全画。

其它的花卉都略过不画,只画紫藤花。

东方传统文化中最具贵气的就是“花开富贵”的牡丹花,其次就是有“紫气东来”之称的紫藤花。

刻画紫藤没有画牡丹的雍容繁琐,用画笔表达意象的过程,比刻画梅、兰、竹、菊这类承载着更加深厚的美学意象与文化内涵的经典花中四君子也要简单许多。

却又能和国学文化相互勾连贯通。

李白曾经以“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的诗词名篇赞颂紫藤的缠绵垂丽。

乾隆皇帝更是一个紫藤爱好者,一辈子写了有关紫藤题材的诗词论打计算,只是水平大多有限。

更重要的一点是。

紫藤花花枝成串,单花如蝶,花蒂如托,花柄如兰。

小小的一片紫藤花,在绘画的过程中画藤蔓要用到中楷、画花瓣时要用的小楷,勾填叶脉时要用到最小号的勾线画笔。

还有不同的侧锋、中锋、逆锋的笔势的区别。

几近涵盖到了花卉绘画中绝大多数需要用到的技法。

练好紫藤花,就练好了十几种不同的行笔用笔。就像书画爱好者临帖时的“永”字八法,写好了“永”字,就同时写好了横竖撇捺折钩。

想到林涛教授在电话里的指点,礼堂中的顾为经翻过了手中的一页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