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页(1 / 2)

非也,夏国人人都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只我一人主和,毛遂自荐,费了好大的口舌才得见大帅。 袁征不屑:区区小国,便是拼死又能如何?我齐国地广人多,动动指头便能捏死你等。 顾淮南扯了扯嘴角:大帅熟知兵书,怎不知项羽破釜沉舟,率领两万楚军攻克秦军四十万;岂不闻淮英侯韩信背水一战,以三万汉军破赵军君二十万。战场上胜负难辨,若不是真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怎知谁胜谁负?况且就算到了死地,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战前就定输赢,未免太过武断。 巧舌如簧,袁征对着顾淮南如此评价,他仍不惧:你夏国有项羽韩信这等奇才? 大帅怎知没有呢?轻敌可是个致命的弱点。且不说夏国本就人才辈出,单说夏国如今的新皇便非常人能及。前些日子听闻边境异动,夏国圣上可是亲自率军镇守临淮关。天子守国门,这是何等壮举?如今临淮关士气高涨,士兵恨不能战死沙场以报效朝廷,扬我国威。夏国君臣上下一心,袁大帅当真能压的下去? 袁征沉默了。 他也不傻,知道顾淮南说得都是事实。一个皇帝跑去了前线,只能说明这个皇帝是个不怕死,不惧死,甚至是有些好战的。 确实有些棘手了。 顾淮南见他沉吟许久,又道:夏国如今士气高涨,临淮关位置紧要,易守难攻,贵国若是仍要开战,短时间内是无法轻易拿下的。怕就怕在,贵国执着与夏国,想啃一下江南腹地这块肥肉,却不知有旁人也对贵国虎视眈眈,垂涎三尺,想要除之而后快。贵国与燕国接壤的地界,这些年应当都不太平吧?大帅觉得,倘若贵国在临淮关内讨不到好,或者即便攻下了夏国也疲于应付,那这时候,燕国跟蜀国会不会趁虚而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帅可要三思而后行。若主战,齐国亦会陷入险境,若主和,两边相安无事,贵国还可以获得一个盟友,甚至若是贵国愿意,夏国也可以联合伐燕,解了贵国的心腹大患,这对贵国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掷地有声,整个营帐都是一片寂静。 两个将军心里都还是发毛了,毫无疑问,他们被顾淮南的一番话给说得动摇了军心。 袁征手指轻轻点着椅子,这是他权衡利弊的时候常出现的动作。 讲究,袁征又问:你们夏国的士兵既然都愿拼死一战,你为何一心求和? 顾淮南不急不慢:只是心有不忍罢了,顾某生来不喜战事,更不喜杀戮。一旦开战,不论输赢,两边都会有人员伤亡,届时又不知有多少无辜人家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哪怕机会渺茫,也想过来尝试一二,恳请大帅三思而后行。 袁征未说话,顾淮南却抛出另一番话:此番我朝圣上派顾某前来,也带着夏国的一腔热忱。我朝圣上爱民如此,只要大帅愿意退兵,免去两国交战之苦,夏国定以一国之力厚谢大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