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页(1 / 2)

白马寺住持所说的灾荒年的言论是被证实为谣言,而且是官府和白马寺主持亲自出马辟的谣。但是这次辟谣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更加剧了恐慌。 有人甚至又放出了小道消息,说是朝廷也知道明年是个灾荒年,但是不愿百姓害怕,所以特意镇压这条消息,还联合白马寺住持欺骗百姓。说是谣言,其实本就是真的。 一时间各种言论甚嚣尘上,此起彼伏。 有人说那灾荒年的事情,还有人扯到前线的战事,说自己已经预料到这场战事将会持续很久,等到了明年军粮就会被消失殆尽,到那时还是要百姓上缴粮食以供军费开支。更离谱的还说袁征袁大将军要起兵谋反,如今粮食短缺正是因他而起。 自然这前面的几个风声都是冯慨之闹出来的,后面的流言乃是顾淮南的杰作。 至于更后面那些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那就是齐国人自己瞎编的。不管什么时候,总有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到流言四起,又顺手推了一把。 或许他们没别的意思,只是单纯地坏。 他们的且不论,影响最大的还是冯慨之跟顾淮南的手笔。冯慨之跟顾淮南两个人行事完全是两种风格,冯慨之手底下有人又有钱,只要他把钱撒出去,自然是一茬接着一茬的人愿意替他卖命、替他办事儿,还会替他把事情办的妥当又漂亮。可顾淮南不一样,他无权无势,习惯于走一步看十步,这样才不会出错。不过他文笔佳,口才好,最擅长写一些稀奇古怪的话本子。再通过说书先生街头巷尾的叫花子,把他想传达的意思顺理成章地传达给齐国的百姓。 冯慨之曾经也说顾淮南行事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可他也不想想,顾淮南如今只是个微末小官,若不是他消息灵通,且结交的人又多,又有一些手段的话,连站到冯慨之面前被他腹诽都做不到。 这两人彼此看不惯,却又共同推动了齐国粮荒一事。 顾淮南本是为了挑唆袁征跟齐皇的关系,结果阴差阳错的帮了冯慨之一把。 这些各种流言真真假假,最为迷惑人心,便是聪明人一时间难以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更何况是这些普通百姓。百姓的思想跟行动其实是最好控制的。只要舆论控制得当,就能指哪打哪。在谣言面前,普通人是没有一丁点分辨能力的。只会人云亦云,起哄闹事。 说明年粮食不够,那这些百姓便迫不及待的去抢购粮食,且往往还是有钱的地主起头,以高价买入剩余粮食,至于那些更有钱的,自然也就买得更多,且根本不计较价格。 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前囤粮食孰轻孰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几日,齐国街头巷尾议论得最多的还是粮食的事: 听说了吗,吴员外家已经买了两间屋子的粮食了。 咱们镇上的粮食都被买完了,昨天我去粮店里头问了一句,他们那儿都已经没粮了。要是再这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