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9页(1 / 2)

于嬷嬷与姜恒相处多了,深知她不是那种会用孩子博恩宠的人啊。 姜恒努力跟于嬷嬷解释:“并不是我望女成龙,逼她早早学会这些东西好夸耀她的聪慧,夸耀我自己会养孩子。” “而是这对她好。嬷嬷想,一个从小就被所有人惯着的孩子,有什么事儿都替她做了的孩子,将来心性又如何呢?再者,孩子一直不动,对身体也不好。多引着她自己伸手,多坐多爬多翻身,运动的量上去了,身体才康健。” 于嬷嬷这才跟姜恒接上线:“娘娘让公主自个儿多伸手,多累着,就像是宫里宁可少喂而不多喂,宁愿在饮食上吃的苦一点,也不要把孩子撑坏了的意思?” 终于接上线了! 宫里一般不会这样带孩子:这乳母照料皇子公主,是把脑袋拴在裤腰上,只有予取予求的!哪里有皇子公主想要个球,还得自己伸着小胳膊努力去够的道理?万一皇子公主们够不到东西哭了,又让娘娘们看着,乳母们一顿板子可是跑不了的。 所以宫里带孩子,都是周全之上再周全。 真是恨不得奶都替孩子们喝了,免得皇嗣们人小体弱,喝下去不消化吐奶。 信嫔娘娘这话倒是让于嬷嬷沉思。 她自问也是照顾孕妇和孩子的行家了,但此时不由在想,照顾的那样细致,是不是也有问题:毕竟孩子不是孕妇,孕妇再精细也没关系,精细九个月就到头了。 可孩子是要自己长大的,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勉强算是站住,至少要到种痘后,得六七年的功夫。 她再仔细再小心,是否也会有百密一疏。 是不是像信嫔娘娘说的这般,让公主阿哥们,自个儿多动,多去接触外头的环境要来得好呢? 她记得听乳母们聊闲篇儿说过,家里的孩子没什么人管,都是大的带小的,许多就是八九个月就在地上爬来爬去玩了。但于嬷嬷记得,宫里的孩子,总是白白胖胖的被乳母抱在怀里,学会爬和走路都要晚一点…… 于嬷嬷心里各种念头转个不停:原本是觉得‘穷人孩子早当家’是无奈,宫里皇子公主们是没必要吃这个苦,也不用像外头的孩子一样,走路摔跤了,没人管没人照顾,只好爬起来继续走。 可现在看来,这从不摔跤就学会走路算是一件好事吗? “就像精心呵护的一株娇贵兰花一样。是好看了,却也经不得风雪,我倒情愿敏敏像永和宫种的成片的角堇似的,耐寒耐晒皮实好养。 姜恒就是不想让孩子时时被抱着,她还记得张爱玲曾经形容一个只被保姆抱着的小孩子为‘一块病态的猪油’。 当时看到这个比喻就觉得张爱玲真会写,将孩子的弱态呆懒一笔勾了出来。 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心惊。 于嬷嬷有点理解了:信嫔娘娘虽是头一回有孩子,却很有自己的主张。 见于嬷嬷点了头,姜恒就松一口气:一定要说服于嬷嬷加入,一起打掩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