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0页(1 / 2)

廉亲王只做出大清并不需要安南的态度来。黎似反有些急了,与廉亲王道:“安南虽地小潮热,但产的好米,稻米一年两熟。”廉亲王只道:“大清偌大的南边土地,多是双熟田。” 黎似再找优点:“安南有许多佳果,王爷不是说过,大皇帝颇喜欢安南的芒果等物?”廉亲王继续驳回:“似此等果蔬,云南两广之地也种得。” 把黎似给弄傻了,再要说安南靠海,方便与外洋来往,却又想起之前来安南的大清九贝勒说起的广州等大港口,那安南自是比不上。 廉亲王最后还语重心长对黎似道:“你之前坚持称我一句老师,跟我学了满汉两语,我心里怎么会不为你着想。但私下里个人情分是一回事,国之大事又是一回事,安南于我朝并无多大益处,却需加派兵丁来为安南镇四方边境,实在叫我难向京城皇兄开口。” 黎似跟着廉亲王好几年了,当真被他忽悠的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偏巧那阵子邻国真腊又如草船借箭的东风来的一样合适,跟安南起了边境摩擦。 黎似不得不又求助于廉亲王。而这回廉亲王却避而不见,不大想帮他,甚至说出自己准备回京,以后要让黎似自己拿主意这种话来。 黎似简直慌死了,他深觉自己是坐不稳皇位的,廉亲王一走,可能自己就会被兄弟们掀翻。 为此他甚至还跑去找高其倬求情,想让他帮着劝劝廉亲王,甚至帮他上书大清大皇帝,请他收下安南,派兵入驻,他愿奉上军费。 当时高其倬都呆了:怎么还有这上赶着卖身加赔钱的好事? 这就像有人捧着一堆珠宝,来到自家门口,然后道:“求求你们把我这堆破烂收了吧,只要留我吃口饭就行。” 高其倬‘勉为其难’答应帮黎似说和。 又经过大半年的拉扯,今年廉亲王才吐口答应黎似,愿意上书皇上,请求皇上能够额外加以天恩,在安南设布政使。 黎似再次将廉亲王视作恩人:果然是我黑暗里的一道光,先是帮一辈子被人轻视的我做了国王,后又肯替我筹谋,庇护于我——若是大清肯在此驻军,在此设立布政使,那周围的国家再打过来可就不怕了! 要让姜恒说,这黎氏小国王就是那句标准的“他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一国,要是期盼别人的武力来保护自己,那必然会以失去自己的声音和主权为代价。 黎似看不到那么远,他从小被忽视,都没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更别提系统的做君主的训练了。他的三观其实被廉亲王塑造的比较多,早就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他坐在这王位上,那真是战战兢兢,凡有难事(在他眼里基本都是难事),第一反应就是找廉亲王帮忙出主意。每次听人报有战事时,他只能愁的不得了却脑袋空空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他就崽卖爷田不心疼,迅速把安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