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页(1 / 2)

在陪着六阿哥又走了一趟月坛云居和同乐院,各送了一份栗子后,姜恒这漫长的一天才算是过去。 太后和皇后娘娘收到这样罕见的简薄之礼,却都很喜欢。 尤其是皇后,还处在今日抓贵妃顶缸的不好意思中,对六阿哥就格外和悦,收下栗子后,还给了他一方刚得的上好砚台。 又道:“等六阿哥去念书时,皇额娘再给你送一整套文房四宝。” 几日后,姜恒完成了太后布置的命名作业,拿着十个备用小名儿来请太后选。 太后戴上花镜边看边时不时问这些字儿里的意头。 最后入围决赛圈的两个,正是姜恒最喜欢的两个:卷耳和苽米。 太后拿着比较:“卷耳草哀家知道,《诗经》里都有写过的。漫山遍野都开小花很好养活,这意头很好。且听你说,还是味药材,最难得是贫苦人家也用得起。”姜恒也是问了太医院才知道,卷耳不但能治风寒还能治外伤,又随手可得,是乡野中最常用的大自然的馈赠药草之一。 要是太后选这个卷耳,她就会管儿子叫阿卷或是卷宝,属于自己才知道的密语。 至于苽,则是一种极顽强的水生植物,其结出的苽米在大灾之年可用来当灾米,代替米面果腹,活人无数。 太后左右为难起来。 卷耳是一种药草,这让太后想起来,良医如良将,似乎隐喻的是将。且卷耳极少用作主药,常作为辅佐药材,更让人想起臣子来。但苽米却是从前各朝用来赈灾救济万民的急用粮,救济万民却让人想起君王来。 这只是一个小名,或许是她想太多,但太后此时却就是下不了决心拿主意。 太后决定依照自己的直觉,把这两个名字送给皇上去,让皇上来选。 于是,六阿哥仍旧是没有小名儿的度过了生日。 雍正八年十月二日,六阿哥吃过一碗长寿面,正式迈过了三周岁。 给小皇子送礼是宫内宫外最轻松的:年纪小的孩子以惜福为重,决不能送重,宫外只送一盘子寿桃,成捆的寿面即可。宗亲命妇们可再加一套衣裳鞋袜,但这衣裳也不能镶金嵌玉,不许华贵,很好预备。 唯一格格不入的礼物,来自于怡亲王府,是一本怡亲王手抄的《千字文》。 姜恒:……虽然我努力不想歪,但这看起来还是像在内涵我。 次日十三福晋进宫给太后请安,还特意跟姜恒解释了这件事,无奈笑道:“给六阿哥的礼,是我早就一一配好的,偏生王爷忽然塞进来一本书,说是当日答应了六阿哥的,不好失约于孩子。” 十三福晋是无语了,继续委婉跟姜恒道:原是当日十三爷教六阿哥写字的时候,六阿哥很喜欢十三叔的字,想要一本十三叔手写的《千字文》,十三爷向来喜欢孩子,更喜欢皇兄的孩子,对皇子们都是有求必应屋似的好叔叔,立刻就答应了。 倒叫送礼的十三福晋无语:那是皇上的儿子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