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十三章 黑火药最后的辉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黑火药最后的辉煌(2 / 4)

底火,装填弹药,装填弹头。

论黑火药,我们可是老祖宗。根据地大量发动群众一起熬硝造火药,可复装子弹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这其中有很多工序,首先是收集使用过的弹壳。

我们都知道部队是有射击纪律的,战士们会尽可能的回收弹壳,并且在战斗结束后带回后勤部军工厂进行筛选和修复。

只有那些没有形变和破裂的弹壳才能使用,以免发生炸膛或者不合膛的事故。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战士们在使用复装子弹后,让原本就战痕累累的武器多多少少会出现炸镗的情况。

张万和每个月都会听到不少前线指挥官的抱怨。

其次是重新制作底火。

同志们通常是将坏的黄铜弹壳上剪下铜皮,再将它们冲压成铜盂。

加入雷汞后,重新嵌入弹壳底部,接下来才把造粒后的火药按规定的重量装入弹壳。

最后加上弹头。

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个子弹头的模子,把一个铜板冲压进模子后形成被甲,再浇入熔化的铅。

通过以上手法复装完成的子弹缺点非常多,比如密封性能差导致的火药容易受潮,射击残留物多,射程近,精度差,初速低,弹头形状也不尽如人意。

而且目前兵工厂只能制造圆头弹头。

有时铜板冲压的不好,会造成破口,裸露出铅芯。

不过也有可能因祸得福成为变相的达姆弹。

部队在使用这种子弹时一般不会射击100米外的敌人,超过这个距离谁也不知道子弹会飞到哪里去,大概率没什么杀伤力。

而即使是这种在鬼子眼中连残次品都不算的子弹,以当时的根据地的工业水平而言,也称得上是后勤部军工厂的巨大成就。

部队靠复装子弹,极大地缓解弹药紧缺的困难,这算是黑火药在世界上最后的辉煌吧。

整理了一下思绪,黄河看着三人说道

“关于子弹这件事,虽然我个人很看不起复装子弹,但短时间内我们还摆脱不了这东西。”

“目前根据地除了材料不足,还有一个问题是子弹的口径不统一。”

“我们手上的武器型号实在是太多了,三八大盖和歪把子用的子弹口径是6.5×50mm,九二式重机枪又使用7.7×58mm。汉阳造和捷克式轻机枪用的子弹是7.92×57mm。”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万国牌武器。如果要专门新建一所子弹厂,后勤的压力就太大了,我和老张一定会猝死的。”

黄河看着旅长期待的眼神,他说出了自己最近的安排。

统一子弹口径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只能循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