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其他小说>绘春不知寒> 第11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1 / 3)

“这里既看得见荆公的安息之处,从此方向也可以眺望西南虔州,与你夫人遥遥相望,寒初能为你做的,也仅有这些了。”言罢,两行泪落在她的衣襟之上竟也不自知。天边已经泛白,月轮低垂,繁星明晦,她坐在墓边,借着些许的月色,从怀中掏出那本《元丰诒谋遗事》。

这本册子想来已经在这石棺之中被保存了二十多年,因为石棺密闭,所以除了书页隐隐泛黄之外,册页装帧都还完好。林寒初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只见里面满满写了许多旧事,看着笔迹,下笔沉着苍劲,但到了后面有些字迹显得潦草凌乱。

开头写道:余父都官公名益字损之,兄弟七人,虽非名门,却属官宦。幼随父辗转南北,行至江宁,宋之兴衰沥沥于目。父其志坚,轻富贵,重民生,无一毫利欲之汨,少壮至老死如一。余十七而孤,自有先大夫述。少时好读书,逮事王母者且十年,蚤岁为贫而仕……

“原来王安石自幼受其父亲影响,十七岁父亲去世后因为家境贫寒,要照顾家中妇孺而入仕。”林寒初边看边自言。开头的部分写的是王安石自己的一些生平,他幼年的时候悟性极高,恃才傲物,因为文章写得极好,因此得到了好友曾巩,还有当时的文豪欧阳修的举荐。随后他高中进士,出任签书淮南判官,继而又调任鄞县知县,他主持修筑堤堰,还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加息偿还,在当地颇得人心。之后,他再任舒州通判,被当时的宰相文彦博推荐给皇帝。不过他淡于名利,接二连三地拒绝推荐,直到宋仁宗嘉祐三年才进京述职。

林寒初翻了几页,赫然看到王安石记录的关于初识宋神宗时的情景,不由聚精会神起来。王安石名声在朝,神宗一即位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将王安石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进宫面圣,神宗直接了当地问他治理国家首先应当做什么事?

王安石恭谦“:官家,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

神宗问“:爱卿觉得李唐太宗皇帝如何?”

“官家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简明扼要。但是后世学者不能通晓,才以为高不可及。”

神宗叹道:“爱卿这可说是责难于朕了,古往今来,能与尧舜相提并论的君主寥寥无几。以自顾微末之身,怕是无法映衬爱卿的一番良言美意。要成大业,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相助,然后可以有所作为。朕仰赏爱卿才华,然爱卿可愿辅之,同济此道,助我大宋有朝一日重现尧舜之治?

熙宁二年王安石很快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经学可以用来治理世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儒生读书人,大抵皆是些庸人,所以天下间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