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枭臣> 第64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4节(2 / 7)

火炮及舰炮阶段,要投入的资源太多了。

这也是林缚在淮东军中早期根本不发展火器的关键因素;不成熟的火药及火炮技术,不仅仅在战场上获得的优势极为有限,更可能会叫敌方提前跟进研究相关技术。

奢家后期给打得如丧家之犬,但早期跟进研究造船技术的决心并不弱;燕胡在铁山的船场在得到奢家工匠补充后,就有能力建造津海级战船。

之外,淮东军在战场上使用的战械,包括重型抛石弩、蝎子弩在内,燕胡只要在战场上有过接触,事后都能成功仿制。可见燕胡虽是蛮荒异族,但其务实而扎实的学习能力,实远非江宁城里那些自视清高、看不起杂学匠术的士子官员能及。

可以说,燕胡在战械使用上,距淮东军仅一步之遥。

只是,这一步距离在这时是显得那么的遥远。

此时支撑淮东军战力,不是简简单单的几种新式战械,而是一个超越旧时代的新产业、新学体系。

旧时,江宁工部所辖铁作,一年不过产两百万斤铁料,而枢密院此时控制的官办铁场产量就是此数的三十倍。此时南方围绕铁矿开采、冶炼以及铸造等业的用工总数,已经高达十二万人。

可以说冶铁与用工总数达六万人的采煤业一起,已经形成南方重工业的代表。

当然,这也依赖南方及对外海贸所形成的每年高达上亿斤铁料的消费市场。

林缚为何要咬着牙支持林景中造金川铁桥?

金川铁桥造成,铁桥技术成熟之后,将刺激铁料消耗,将促进冶铁及石浆业的发展。

如今南方官民铁场每年上亿斤的铁料产量,看上去很多,很惊人,靠传统的农耕社会,几乎很难想象能消化掉;实际上每年要是能造三五十座金川铁桥,仅靠这一项就能将上亿斤的铁料产量都消耗一空。

所有新产业都是相互支撑的,没有整个新产业体系,就支撑不起现在的淮东军。

林缚便是将火药完整的配方以及火炮、新式战舰完整的设计图纸公布出来,燕胡也没有能力在海陆军里大规模列装火炮。

虽说这两年来,燕胡很快就从荆襄战败中恢复过来,甚至可以说武备还处于上升期,但实际已经无法去弥补与淮东军之间近乎一个时代的差距。

这几年来,靖海水师的规模一定控制在三万人,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而表面上,燕胡在登州的水师规模在近年来也发展到三万人。但两支水师之间的实力之差距,根本不能用人数进行衡量。

如今崇州、明州、泉州、夷州、江宁以及海州等地的船场,只要林缚下令满负担造战船,旧式的津海级、林政君级战船每年就能造六十到八十艘,两年之间就能将水师规模扩编到二十万人众甚至更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