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玄幻小说>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第两百六十九节 诗道机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六十九节 诗道机缘(1 / 3)

后来岭南王府夜宴,士子们斗诗,传出一首《我本楚狂人》。

祭酒从《我本楚狂人》中再次得到感应后,得知《我本楚狂人》是楚郡狂生所作之后,认定他就是蓬蒿人,马上收他为徒,可惜操之过急,发现这是一个假货。

后来实在无奈,接受了岭南王家那个刁钻的郡主胁迫,将文脉裁了一段给她。当得知蓬蒿人竟然就是一直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晃荡的刘知易时,祭酒恨得连抽自己好几个耳光。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要查一查刘知易呢,明明此人诗才惊人,简直是灯下黑。他们坚信楚狂人必然是进士,而《蓬蒿人》那首诗出世的时候,刘知易还没入太学,不可能是他。

当日,将玉髓给郡主,孟曾搭上镇压气运的传国玉匣,并非完全是受胁迫,因为那个丫头,要去闯龙潭虎穴,他们认可这种气魄,才赠她宝物,助她成事。这丫头不负众望,直入南蛮王都,以纵横之术,兵不血刃迫使南蛮女王屈服,称臣纳贡,王女为质。

从郡主处得知,刘知易就是蓬蒿人之后,祭酒知道,他的机缘不在这个人身上,而在他的诗中。这种感觉特别奇怪,完全不合逻辑,可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太史的推演,孟曾的卦象,也都如此显示。似乎这个人能带给祭酒机缘,而这机缘,又与这个人无关。

加上有了狂生曾鸿的前车之鉴,祭酒不敢操之过急,耐心静等机缘。幸好吕公把宝阁让给了刘知易,那宝阁他经常去,而且宝阁是当年吕家先祖建造,当时太学中先贤众多,不知道有多少先贤曾像他们三友一样,在宝阁中谈诗作对,谈论时事,变法论理过,留下了大量先贤气息,在这里凝聚出了一丝文脉,与太学文脉遥相呼应。

吕公问道:“刘知易许久不做诗了。祭酒,要不要我找他做几首?”

祭酒摇头,还在感悟着那首“十年磨一剑”。

他遁世至今刚刚十年,游历天下,遍采民风,他了解民间疾苦,却没有仗义发声,他一直在隐忍,“邦无道,危行言孙”,他谨言慎行,自认为符合圣人教诲。“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魏无暇这种奸佞当权,他装聋作哑也是君子所为。

今天他装不下去了,这一腔意气难平,继续隐忍下去,即便将来诗道大成,他能压倒朝中奸佞,可世道已经毁了,公道都没了,要诗道何用。

所谓诗道,不就是备陈民间疾苦,讽谏无道君王之道,岂能以“邦有道则出,邦无道则隐”来开脱。

这一刻,突然祭酒明白了他的诗道是什么,他的机缘原来并不在别人的诗中,而在他自己的心中,诗乃心音,闻音知意。

……

榘无疆是一个豪侠,出身墨家,一生仗剑天涯,除暴安良。

在他手上,杀过恶霸,斩过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