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老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后我成了暴君的心头肉 > 第九百六十九章:江南欠粮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国库都十分虚空的原因之一。

前段时间,户部呈上了一本账册,这几年下来,各种天灾人祸免除的欠粮,居然有一千多万石之多。

一千多万石粮食,是什么概念。

新楚国每年能收上来的粮食,大概在三千万石,不过各种支出,能存下来的粮食并不多。

就算是常平仓中所有粮食加起来,都没有一千多万石。

别的不说,漕运每年运输四百万石粮食,就足够支撑京师了。

也就是说,这一千多万石,可以顶漕运两三年的运输粮,顶每年三分之一,近二分之一的国家收入,十年的财政结余。

谢辰烨细细看了,大部分是因灾害免除之前的欠税。

这一次因为南方发生水患,谢辰烨大手笔地免除了上安城等地的三百多万石的粮税。

“这不正常。”谢辰烨立即敏锐的感觉到了。

“很多地方的欠粮,即便是不免,也征不上来了。很多都是假借天灾的名义免除的。有数次,根本没有借口,就直接免除了。”谢辰烨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庞大。

就算他每年都或多或少地减少一些地区的赋税,但是也是根据当年的赋税来适当减免,并不是没有依据胡乱而为。

现在突然出现了这样大的一个缺口,谢辰烨自然要深究其原因。

在谢辰烨看来,国家的征税能力,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职能之一。

新楚国之初国力虽然不能称鼎盛,但是就财政而来,还是相当健康的,如果这个时候收不上来,那么将来的事情更不用去想了。

谢辰烨立即将安国公陈灵等人召进皇宫。

安云深则被远派到了南方处理盐政后续的事情。

谢辰烨将户部呈上来的账册交给两人看了一番。

安国公上前道:“国朝赋税其实是有定额的,前朝皇帝虑百官扰民太甚,就在早些年里确定了各府县,要缴纳的粮税,不经官府之手,而由专门的人来收粮食。”

谢辰烨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安国公是前朝老臣,历经了不少的事情,对此更是十分熟悉。

这些人下属于户部,不过他们的官职十分不起眼,就是个收粮官,主要负责将各户的赋税征齐,然后运输到朝廷指定的地方。

“这有什么问题?”谢辰烨说道。

“皇上,收粮官是按照官府的户籍征收粮食的,但是黄册不准,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安国公叹息道。

“为何不准?”谢辰烨也有些疑惑。

安国公继续说道:“这几年比较稳定,百姓们也不需要到处流窜。但是在新楚国黄没有稳定下来之时,很多地方有百姓迁徙,绝户,户籍信息不准,自然征收不到。”

陈灵对此事也是了解一二,在一旁补充道:“当然,也有刁民闹事,不想交皇粮国税,而文官都讲圣贤之道,下不去手。”

安国公紧跟着附和道:“皇上,这要是真收上来,恐怕要出人命了。”

“这些是真收不上来?”谢辰烨皱着眉头道。

紧接着,安国公接道:“当然,也有假收不上来的。就是地方大族,玩弄文书,欺上瞒下之事也有那么一两起。”

谢辰烨冷笑一声说道:“不用雷霆手段,总就是有些人有侥幸心理。”

陈灵立即说道:“欠粮最多的就是江南,主要是江南民田官田不分,官田的田税很高,民田与之相比,不过半数而已。”

谢辰烨叹了口气道:“开国数年,很多田契流转,百姓觉得不公,不愿意纳粮。因此,江南粮税拖得最多。这一千多万石欠税,一半都是江南欠下来的。”

“皇上圣明。”陈灵立即说道。

安国公仔细地看了看手中的账册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谢辰烨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说来听听。”

“朝廷从江南征收的粮食太多了,如此一来,江南百姓如何肯纳粮。”安国公直言不讳道。

谢辰烨低声感慨道:“看来欠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南重赋问题。”

几人没有商议出什么结果来,谢辰烨挥挥手让两人回去想办法,自己则在御花园逛了起来。

不一会儿,天上飘起了小雨。

身边的小贵子上前说道:“皇上,下雨天凉,还是回去吧。”

谢辰烨点点头,但是脚步一转,随口说道:“去椒房殿吧。”

小贵子一听,连忙低头应了一声。

谢辰烨说完便抬脚朝着椒房殿的方向走去。

一进椒房殿之中,就发现椒房殿中的气氛有些沉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