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节(1 / 7)

作者有话要说:  瘿,和婴同音。 樗里疾。也就是芈月传中那个英俊的大臣。哈哈哈,就是他,历史上有名的大脖子。

杜预,晋灭吴国的功臣,以自己的大脖子为荣。 吴国老百姓恨他,就在自家的狗狗脖子上挂一个大石块,讽刺他。

第161章 飞机

康熙皇帝对于朝廷可以收拢江南经济势力高兴,自觉解决了大清国的大脖子病和盐政危机的太子殿下自然也是高兴。等到心里头舒畅的太子殿下回到毓庆宫的时候, 却发现太子妃的脸上也带着一丝丝难掩的不得劲。

配合着自家太子妃的动作伸胳膊伸腿的太子殿下, 忍不住开口询问, “太子妃因何烦恼?”

太子妃皱着小眉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却是问了一个好像不相干的问题,“此事说来话长,说起来也怪我自己一时多嘴。太子殿下可听说过杭州的女子蕉园诗社?”

太子殿下思索片刻,终于把这个名号从记忆的角落里搜了出来,“太子妃说的可是,钱塘柴静仪先生与闺友林亚清诸人结的蕉园诗社?”太子妃把他的衣袍放好, 一边解他的发辫坠子, 一边眉眼欢喜的回答:“正是。”

“有一次我在和太皇太后聊天的时候, 和她老人家随口提起来大清国的才女们, 还有钱塘诗社蕉园。哪知道太皇太后听了一次居然就给记住了,不光对这些才女们的才能很是欣赏, 还对她们的凄苦遭遇也特别同情。”

不知道对此该说什么的太子殿下,只有在心里默默叹气。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们就算是再也才能也很难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有才华有见识的女子们窝屈在家里,当然要承受着比一般女子更多的压抑和苦闷。如果再加上夫君不作为,或者早逝,那就更是过得艰难。

“蕉园五子之一的柴静仪先生,也就是那位著名的“西泠十子”之一的柴绍柄先生的三女儿。她在遵循父母之命嫁入沈家后, 这些年虽然因为沈家家贫,每天辛苦持家操劳,积极参与诗社活动外,却也没有忽视过儿子们的文学教育。”

太子殿下忍不住点头,如此坚强能干,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把自己活的有滋有味的女子,怪不得能得到太皇太后的欣赏。

“如今她的大儿子,就那位文章做的不大好但是诗才过人的沈用济,因为朝廷改革科举考试,不负众望的考取了功名,进了翰林院。终于熬出头的柴先生和她的儿媳妇朱柔则先生,这次跟着他一起上京赴任。”

听到这里,胤礽更是点头。原本历史上的沈用济虽然在诗词上成就颇高,却是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导致一家人都过得清贫入洗,如今可以进翰林院,一展才华,连带一家人都跟着他过的更好,确实是一大幸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