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节(1 / 4)

张夫子,也是这群人当中,官职最高的一位,而且家眷不少,他有父母及一弟一妹,还带着新婚的妻子。

另外还有一名专事养马的邓师父,养过几年的马,对马很有经验,张,邓二们都被封了个六品官。其他的人,就不可能封官了,但让他们来养马,自然也就只能算是吃官家饭的不入流的小吏了。

实际上,应该说所有来养马的人,都是不入流的小吏,只是张夫子,邓师父二人是正经的六品官员,吃朝廷俸禄,其他不入流的小吏就吃地方的,归清源县拿银子出来养他们。实际上就是归安修远管理和负担了。

但其实他们的口粮大部分还得靠自己种田,上头只会发一点银子给他们。独身一个人的,当然够吃,还有多的,一大家子的,生活就不会多好了。不过他们来时,上头已经赏赐了些金银细软给大家,因此这批人,都不算是穷人。

养马场的建立,芦苇村自然也有些很大的改变。原先芦苇村人,开发出来的地方只不过占了整片芦苇林的十九一,二。现在,多了这些人,自然就要开发更多地方出来。而且,从此芦苇村正式更名为芦苇村战马养殖场。

不过,这一切,对辛湖来说,没多大的影响。

她依旧种着自己家的地,养着自己家的娃,依旧与春梅秋菊,张婶婶,胡大嫂等人,闲时在一起做做针线活,偶尔出去打打猎。

养马的人,对于这个力气大,武艺高的女孩子,还是蛮有好感的。特别是那些吃过大郎煮的大锅饭,吃过芦苇村众人制的肉,鱼等物的人,更是对她佩服的不行。

而芦苇村里仅剩的几匹好马,也成了养马场的公家物品,把那些伤马,老马换给大家使唤了。

芦苇村人口大增,再加上附近的小村子人口也不少。自然而然的,对集市的需要就很迫切了。

安修远仔细寻思了几天,干脆就在以前大郎他们说的三岔口,新建了正式的驿站,再加一个小集市。

这个地方,连接三条道路,其中还有一条通往清源县的官道,本身就是个很重要的地方。而且以后芦苇村开始输送马匹之后,这个地方必定会热闹起来,来往的官员也不会少,所以先建立一个驿站很有必要。

驿站的工作人员,就直接在来养马的伤兵中挑选了两户人家过来打理。集市则由芦苇村的人管理,说白了就是由辛湖管理,其实也不需要她做什么,只不过是借着芦苇村的名,让附近的村民们,敢放心大明的来这里做生意买卖而已。

驿站的地址就选在大郎他们最初搭建的那个供自己人出行歇脚的地方,把那旧屋子推了,重新盖了一溜,而新建的官驿名,就叫芦苇村驿站。

从此,这里有了正经的官驿,也有一些小店铺,专营杂物,比如盐,油,布,针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