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老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意外的选择

李善前世在网上看到这么一种书法,古典经济学,也可以被称为“空想神学”。

因为,一切都需要在最完美状态下进行,所有人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规矩或者逻辑。

说到底,以己度人……我守规矩,所以所有人也都要守规矩。

这一次,事后的李善发现自己也有这么点意思,因为他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完全以自己换位处之的思维方式来做选择,而没有去考虑当事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就与古典经济学实际上在市场中无法得到验证一样,总有很多人会以各种恶样的理由来打破规则,不守逻辑。

李善没有考虑到利咥灰这位夷男胞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刻,利咥灰做出了让李善没有想到的选择。

按照李善与夷男谈妥的细节,利咥灰应该在看到狼烟之后再动手……当然了,李善也知道利咥灰八成不会真的动手,溜之大吉的可能更大。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李善要确认夷男是真的退兵,而夷男顺水推舟,也希望以此来保证弟弟能顺利的脱身……狼烟点起,唐军必然猛攻,目标只会是突厥,利咥灰脱身就方便多了。

但利咥灰不这么想,在夜间接到夷男侍卫的通报之后,他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红着眼睛决定提前跑路……夷男传递给他的信息压根就没有配合唐军反戈一击,只是撤兵而已。

利咥灰的选择很大程度在于,薛延陀的万余骑兵被安置在了泾阳县的东侧十里处,这差不多是战线的最东侧了……换句话说,是距离撤退路线最远的区域。

一旦薛延陀撤兵,那就要绕过泾阳、高陵、云阳的突厥大营,从北侧穿过,再沿着泾河往西北方向穿插,绕的路不少,而且肯定会被发现……所以利咥灰才会选择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立即撤兵。

这对于薛延陀来说,是益处多于劣处的,利咥灰能给夷男带回更多的兵力。

这对于大唐来说,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李善那边是帮不上忙了,这时候就要看已经卸甲多年的李世民还能不能保持当年的水准了。

而这对于突厥,对于都布可汗来说,是如丧考妣。

天蒙蒙亮的时候,大量的火把已经在泾阳县东侧点燃,无数的胡人翻身上马,绕过了泾阳县,穿过了高陵县,再从云阳县的东侧绕过……骚乱不可避免的开始蔓延开来。

会不会是沿着泾河往西,与夷男汇合,甚至与唐军联兵堵住自己的退路?

都布可汗一时间头都有点晕,“快,调拨兵力……”

如果薛延陀真的在这时候与大唐结盟,前后夹攻的话,那泾河边就是自己的埋骨之所,都布可汗已经在心里大恨自己没有当断则断。

在知道大唐内乱平息之后,自己就应该立即选择退兵的,却非要试图捞点好处甚至逼着大唐低头,以至于落到如今的境地。

都布可汗的手都有点发颤,他努力稳了稳心神,正要开口的时候,突然耳朵动了动,似乎听到了些什么。

浑身的血液在那一刻似乎都僵住了,片刻后血液沸腾着冲入了大脑,都布可汗疾走几步,一把拉开了帘子。

大股的寒风扑面而来,风中夹杂着大片的雪花,武德九年的第一场雪终于降临了。

但都布可汗似乎感觉不到寒意,他瞪大眼睛绝望的看见远处。

被骑兵冲散的后再被一一劈倒的士卒,十几个侍卫躲避着洒来的箭雨却被侧面杀来的数骑冲垮。

背上空空如也被驱赶着狂奔的战马,肆意投掷的火把,以及已经被点燃后冒着黑烟的帐篷。

闪亮的刀光时不时在火光的背影中出现,横扫竖劈的马槊轻而易举的将帐篷扫倒,然后毫不留情的驱使战马踩踏上去。

火光映射着天空中飘飘扬扬的雪花,哀嚎、哭喊与死亡出现在每一处,

都布可汗如坠冰窟,唐军竟然这么快,已经杀到自己眼前了。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